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7日电 (记者 张玮)内蒙古呼伦贝尔第二届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暨第十九届牙克石凤凰山开雪季,7日在“岭上林都”牙克石市正式启动。
当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牙克石市最低气温几近-30℃,然而活动现场却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冰雪上尽情撒欢儿。雪屋、雪迷宫、雪滑梯,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雪上骑马、冰上芭蕾令人赏心悦目。
图为游客体验冰上卡丁车。 李新军 摄
来自广东的游客潘唐彬终于实现了从小就有的“在雪地上打滚儿”的梦想,他说:“我们从广东转车、转机来到这里,白茫茫的雪原林海和晶莹剔透的树挂雾凇,一扫路途中的疲惫,这份美丽值得再来。”
与潘唐彬同行的李诗名告诉记者,她对内蒙古的向往除了冰雪,还有一年四季。“当然,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呼伦贝尔市将农历大雪节气设立为“呼伦贝尔冰雪日”。自此,每年的冰雪活动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直至春暖花开。
图为冰上芭蕾令人赏心悦目。 李新军 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期间,呼伦贝尔以举办“十四冬”为契机,推出10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和2条跨境旅游线路,还将陆续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冷极马拉松、界河冰钓等161项文旅活动。
牙克石凤凰山开雪季已连续举办18届,本届开雪季包含穿越、非遗、摄影等8大主题,将陆续举办森林徒步穿越、雪地摩托、自驾车穿越兴安林海、夜间滑雪和冰钓大赛等活动,开雪季将持续到2024年春节前后。
图为雪上马队独具特色。 李新军 摄
牙克石市委书记栾永刚表示,从白雪皑皑、山峦起伏的兴安岭,到凝霜挂雪、冰清玉洁的扎敦河,再到银装素裹、白色圣洁的凤凰山,牙克石汇聚了丰富的冰雪资源,当地将进一步丰富冰雪文化,推动冰雪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持续擦亮“中国冰雪之都”的“金字招牌”。(完)
中新网杭州12月7日电 题:杭州观察:如何放大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作者 王题题 韩巧燕
盛会落幕,城市起步。为更好地研究“后亚运时代”杭州如何抓住亚运机遇、放大亚运效应、释放亚运红利,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12月6日,“2023年城市治理‘双月论坛’第六期:‘放大杭州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学术沙龙”在浙江杭州举办。
据悉,城市治理“双月论坛”是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为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而举办的品牌论坛。今年以来,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围绕“放大亚运效应、提升城市能级”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后亚运时代”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作出智库贡献。
“放大杭州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学术沙龙现场。 主办方供图
当天,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对于杭州而言意义重大,不仅圆满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杭州的城区人口还突破了1000万,晋升为第10个超大城市。此外,杭州全市GDP有望迈上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会更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劲。这些都是“后亚运时代”杭州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特征。
那么,“后亚运时代”杭州该如何持续放大亚运效应,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三处处长毛燕武通过分析亚运综合效应,对照城市能级指标体系,建议“后亚运时代”的杭州,要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管齐下,大力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从聚力场馆设施综合利用、聚力城市国际化纵深推进、聚力“体育+”融合发展、聚力品质生活共建共享等“六个聚力”思考提升路径,持续提升城市硬核实力、未来活力和特色魅力。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慧梅从杭州城市形象定位发展历程切入,指出近年来杭州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影响逐步扩大,杭州旅游和城市的国际排名稳步上升,但在国际传播对象、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基于此,她提出了国际传播对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传播内容的模块化和定制化等传播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浙江省休闲学会副会长凌平则围绕杭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建言献策。在他看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申办”体育赛事的高峰,大型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必须找到出路。
通过分析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的设计、布局、特点和分类,他指出了目前杭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存在的主要困惑,并基于对洛杉矶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国际上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总结,从赛后场馆利用生态链、场馆经营主体产业、场馆多功能开发、建立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等角度对杭州亚运会后场馆有效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则从代表国家的“赛”“会”数量、“赛”“会”以外的交流活动、“赛”“会”与城市创新等视角探讨杭州“赛”“会”的一些问题,并从增强城市国际化理念、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国际友城、友好交流城市,增加代表国家的国际性会议,提升数字资源优势,着力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和思考。
不同于其他专家角度,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国青围绕扩大杭州城市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方面献策。
他建议,杭州应从“凝练杭州后亚运时代对外文化传播核心标识,加工并创作具有国际化表达能力的区域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赛会之都,拓展杭州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新渠道”“瞄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构建全球首选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三方面着手。
而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马力宏则认为,政府及杭州市人民应培育利用好机遇的意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升杭州的影响力。此外,杭州在放大杭州影响力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要处理好市内省内关系,引导民众合理科学宣传。(完)